研究专著研究报告 专题研究 策划案例 会员成果
返回首页

“福建号”巨轮的跨世纪航行──福建长期发展的战略思考(4)

时间:2009-12-02 01:51来源:《开放潮》1995年第1期 作者: 点击:
3. 6 大力推进海洋开发,开拓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联合国大会曾建议把开发海洋作为人类经济发展的战略。美、英、日、法等许多发达国家已率先制定海洋开发计划,把眼光转向海洋──人类在地球上生存、发展的最后领域
3.   6 大力推进海洋开发,开拓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联合国大会曾建议把开发海洋作为人类经济发展的战略。美、英、日、法等许多发达国家已率先制定海洋开发计划,把眼光转向海洋──“人类在地球上生存、发展的最后领域和疆界“。我国山东、辽宁、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省份,也纷纷从各自的省情出发,提出了开发海洋的新思路,大举向海洋进军。福建要进一步强化海洋国土意识,珍惜每一片蔚蓝,向海洋要财富、要效益,把海这一“半壁江山”开发建设好。要走“科技兴海”之路,建设“海上田园”,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建立海洋农牧化基地,建立大型现代化渔港,并以此为后盾向外海和远洋拓展。三个优先战略
3.   7 没有重点就没有战略,我们考虑福建长期发展战略,首先要在价值取向上有所侧重。 实施“蓝色文明计划”,要确立“三个优先战略”。
3.   8 开放优先。无论是历史的经验教训,还是现实的成败得失,都反复证明了这样一条朴素的道理:开放则闽兴,封闭则闽衰。在中国对外开放正向纵深发展的今天,福建原有的开放优势正逐渐减弱。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把开放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增创开放新优势。开放,是一个福建整体对外的概念,是一项涵盖全局的工作。在战略选择时,我们都要围绕着树立开放形象,增强外向实力,提高对外吸引力,尽快与外部世界连接起来。我们要把更多的着眼点放在通过与外部尤其是东南亚的物质、信息与能量的交流,来提高福建的整体实力。
3.   9 海洋优先。最近在一次座谈会上,以“战略家”著称的老书记项南同志指出:“福建最大的优势在于海,港湾之多,海岸线之长在全国名列前茅。福建要发展,就要做海的文章。“海洋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开发领域,必须把它放在优先发展、重点突破的位置进行广度和深度开发。这种开发,应是包括海洋、港口、海岸带这相互联系的三者的综合开发。其理由和根据如下:
──福建在历史上曾经创造过以海运、港口高度发展为支撑的繁荣时期。这种时期有时间断地出现,有时不间断地出现,而且时间相当长,说明这绝非历史的偶然。这与福建所处的地理位置、福建人民的梦想和奋斗息息相关。
──福建陆地面积12.1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海洋可谓福建的“半壁江山”。古有“海,闽人之田也“、“海兴则闽兴”之哲语,今有“大念山海经”之战略,海可以说是始终萦绕在福建人脑海里的“最真的梦”。
──福建处于西太平洋沿岸,与台湾共扼东北亚与东南亚的交通要冲,与亚太地区的海上联系便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美朝野十分关注三都澳,并宣称:美国如取得三都澳,太平洋就会成为“美国湖”,由此可见福建沿海战略地位之一斑。随着亚太经济的崛起,这一区位条件将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一衣带水,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深远的历史渊源,有利于促进两岸经贸联系,并且可以在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发挥独特作用。
──福建与东南亚地区最接近,有交往的条件和契机。福建海外华侨、华人分布世界上百个国家,其中近90%集中于东南亚地区的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在资产1亿美元以上的世界富豪中,华侨有58人,其中闽籍占26人。
──目前,世界贸易75%的重量和65%的价值是通过海运完成的。
3.   10 人才优先。现代经济的竞争,愈来愈表现为人才的竞争。福建是一个资源相对短缺的省份,经济发展更应当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必须确立“以人为中心”的观念,实行人才──技术──资源的逆向开发战略。中国改革进程表明,改革的重心愈来愈向个人转移,愈来愈向伟大导师马克思所确立的“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宏伟目标迈进。我们的改革就是要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使每一个人在公平竞争的条件下发展自己;我们的政策基点应当是把所有人都调动起来,激发每个人的活力、生命激情和创造性的冲动。要建立人才的竞争、引进、培养、激励、保护机制。大胆引入人才竞争机制,更多地应用公平竞争的办法选拨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的领导人。舍得花本钱引进人才,特别是适应现代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各类人才,包括从海外聘请一些高级人才担任企业的顾问或管理者。制定易于操作的优惠政策,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要象新加坡政府着力培养精英人才那样,加快培养福建的外向型经济急需的高级专业人才和各级领导人才。在宣传舆论导向上,在组织人事制度上,要大力宣传和保护富有创造精神的改革者。
        
用势、借势、造势:福建长期发展的基本策略
 
4.1 《孙子兵法》云:“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善战者,求之于势。”“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水势若强,虽重石,亦可载动。高明的指挥官作战,就如在高山之巅转动圆石,石圆则易移,山高则势大。这是顺水推舟、居高临下、高屋建瓴之势。可以说,势是一种有利的局面,一种向上的氛围,一种有力的气场。它既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又有需人领会的气势,是一个物质与精神的综合体。围绕着“势”,有许多文章可作。当优势还不明显时,要善于蓄势;当具备一定条件和优势时,要善于用势;当具备可利用的外力和条件时,要善于借势;当需要追赶先进、寻求突破时,要善于造势。从战略意义上考虑,福建的新优势在于用势、借势、造势。就是说,新优势是对福建现有各种有利形势和条件的利用、发挥和创造。从总体上分析,福建用势的潜力很大,借势的条件很好,造势的领域很广。
 
用势:充分发挥,再创辉煌
 
4.   2 用势,就是更有效、更大限度地挖掘现有潜力,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条件和优势,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4.   3 真正发挥“特”的优势。过去,我们利用中央赋予福建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和综合改革试验区条件,往往是实施中细数、对照具体的多少条政策,实施后又检查有多少条政策不落实,陷入了“政策陷井”之中。这是福建在改革开放第一回合中落后于广东的根本原因。事实上,福建最大的政策优势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特”。这是所有政策的“龙眼”,是精神之所在,可以一点就活,推而广之。从这一点来看,福建的政策优势并未完全丧失。今后,只要是符合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条件的,在各项工作中,可以少一点请示汇报,多一点灵活变通;少一点审查、审批,多一点自主、主动,让下一级有更大的创造空间。在处理许多问题上,可以把整个沿海开放地带甚至整个福建看作是一个大特区,可以参照以至创新特区的优惠办法和灵活措施。
4.4 实施科技、教育强省计划。用势,有赖于科技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跨世纪的航行,更要依靠科技的开发和振兴,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实施“振兴计划”过程中,要善于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吸引海内外杰出科研人才来闽进行科技开发和研究;加强与台湾及国外的科技交流与合作;鼓励企业自办科研机构,促进民办科研机构的发展;高度重视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用一种改革精神和危机意识来加快教育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较,对实现现代化具有深远影响的教育体制改革仍然相对滞后,跟不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在跨越世纪之际,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大力发展教育,不加快培养人才,我们将在新世纪经济、科技、军事等各个领域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社会、经济也将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后劲。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机遇,增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教育改革放在与经济、政治改革同等重要的地位,推进教育的综合改革。否则,影响的可能不仅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不仅是一个部门,而是我们整个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大局;不仅是一个时期,而是整个现代化的进程。我们认为,教育改革必须树立三个指导思想:
(1)办学的观念必须更新和发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应当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方针。
(2)用市场经济的思想来办教育,把学校置于社会大系统之中,走出一条多渠道、开放式办学的路子。
  (3)吸取世界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和经验,形成一套新的教育思想和办学模式。(责任编辑:特色研究会)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