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专著研究报告 专题研究 策划案例 会员成果
返回首页

“福建号”巨轮的跨世纪航行──福建长期发展的战略思考(3)

时间:2009-12-02 01:51来源:《开放潮》1995年第1期 作者: 点击:
──要从长远上动态地把握优势。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和行为,这是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的大忌。战略的功能在于长远着眼,眼前着手,对因素估计的超前性是发展战略实现的必备条件。 2. 8
──要从长远上动态地把握优势。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和行为,这是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的大忌。战略的功能在于长远着眼,眼前着手,对因素估计的超前性是发展战略实现的必备条件。
2.   8 中观经济要宏观化。从理论上说, 作为一个省,福建经济属于一种中观经济。但在实际工作中,在考虑长期发展战略时,如果我们仅仅局限于中观经济,事事被动等待中央决策,而不是根据中央已经确定的大政方针,结合福建实际采取相应的对策,将永远处于被动、落后局面。我们认为,在全国一盘棋中,福建应是一颗活子,而不是永远过不了河的卒子。因此,既要摆正福建在全国一盘棋中的位置,又要争取福建在世界经济中相对独立的主体地位。就是说,我们要从福建未来的地位,从更广阔的视野,从更大的时间、空间跨度,来考虑福建长期发展问题。
        
蓝色文明计划:跨世纪的工程
 
3.   1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考察,人类文明可以分为陆地文明和海洋文明两大单元。人类的文明最初来自于蓝色的海洋,又复归于蓝色的海洋。海洋文明就是一种蓝色文明,它具有流动性、交往性、竞争性、包容性、整体性等特征。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停滞是由于不重视海外贸易,闭关锁国造成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也认为,英国人统治了海洋,使英语流行于世界。现在,人们认识到,蔚蓝色的升腾和隐退,决定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昌盛和衰落的命运。在经历了历史沧桑之后,在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倡导下,1980年,深圳特区建立;1986年, 14个沿海城市全面开放; 1988年海南省宣布成立; 1990年浦东新区对外开放。这预示着中国几千年的陆地文明,终于走到大海的边上,向蓝色的海洋摆出挑战的态势。根据福建发展历史的启示、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趋势,福建的希望在于海洋,希望在于世界。利用外部环境的条件、压力和趋势,有效地积累社会和经济发展新的能量和冲动,这是构造福建长期发展的原则和方向。我们认为,福建未来发展必须实施“蓝色文明计划”。其主要内涵:五个要点
3.   2 进入亚太经济圈,争取到21世纪30年代前后,福建沿海经济达到或接近当代世界先进水平。这既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又是带有长远性的目标。亚太经济圈中,既有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又有“亚洲四小龙”等一批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进入这个经济圈,意味着要大大提高福建经济的外向度,意味着我们的经济运行机制的接轨,意味着我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差距不断缩小。要提高经济的外向度,除了推进对外贸易的改革和发展外,很重要的一点是采取跨国经济的策略,鼓励和支持包括乡镇企业在内的大中型企业走出国门,兴办境外企业,有组织地开展跨国经营。目前,我们的跨国企业集团状况是产业型集团居多,财团型和综合商社型集团偏少,并且银行还未与企业集团相融合。这就使跨国企业在集资、融资方面困难重重,不利于它们实力的增强和竞争力的提高。因此,要大力发展工贸联合集团,积极筹建金融型企业集团,积极开拓综合商社型企业集团,拓展我们国际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3.   3 打好“侨牌”、“台球”,壮大福建经济的整体实力。福建的800万海外华侨、80万港澳同胞、80 %的闽籍台胞,是我们整体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福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做好这篇文章,把台湾、港澳以及东南亚的各种力量作用于我们身上。这几年,我们虽然已经做了大量的华侨、台湾和港澳工作,但更大的突破可能出现在今后一个时期。几年来,我们主要是在单向吸引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今后要全方位参与双向交流,尽快与先进国家和地区接轨,使福建成为亚太经济圈不可或缺的一环。要更有效地依靠华侨力量,迅速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心抢占“桥头堡”。1994年发表的《世界竞争报告》认为,美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最有竞争力的经济体,新加坡居第二,日本退居第三,香港排名第四。香港是世界金融、贸易中心之一,也是亚太经济的轴心。“九七”之后,大陆各省在香港经济中的份额,可能就会体现各省的实力和地位。据海外观察家分析,这几年福建在香港的经济地位正在下降,按各省市排列已从原来的二三位退到五六位。因此,我们要有强烈的紧迫感,要有“九七”倒计时的意识,创造更多的条件,采取更多的办法,挤占香港这一世界经济的战略据点。同时,我们还要有意识地选择如新加坡这样的重量级城市,利用福建华侨的影响力,采取多种形式扩大福建在外的势力范围,形成一批与内部经济相呼应的“外极点”。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争取闽台合作取得大的突破。目前,台商投资已呈现由福建、广东向其他沿海地区和内地推进的态势。借台用台,已不是福建独有的优势。各省在这方面都在下大功夫打“台球”,我们不能轻易放弃原有对台工作的有利形势,要用心策划一些好的招数、大的动作,积极创造条件,主动迎接“三通”,使两岸关系的缓和进展成为福建繁荣与发展的大契机。
3.   4 加快港口建设,形成以厦门、湄洲湾、福州、三都澳为龙头,以两条高速公路(交通、信息)和准高速铁路为纽带,海、陆、空立体交通网发达的港口城市群。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港口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既是经济贸易的基本条件和基础设施,又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具有很强的经济扩张和辐射能力。日本、“亚洲四小龙”都根据其海岛型经济的特点,把建设现代化的海港放在重要战略地位,进而利用海运优势,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带动整个经济的起飞。日本每27公里岸线有一个完善的大港, 美国为135公里一个,中国则202公里才有一个需加强技术改造的港口,而我省每1000公里深水泊位仅5个,居全国倒数第一位。在福建3300多公里漫长的海岸线上,均匀地分布着这四大港口群及其配套的基础设施和港口工业区,必然带动整个海岸带的繁荣和广阔腹地的发展。为此,要改变原来均衡分散式的布局,采取培养增长极核的办法,把外部引入的和内部现有的经济要素,集中配置在以港口城市或有港口为依托的城市及其周围,充分发挥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加上高速公路、准高速铁路和信息高速公路的联结,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高速通畅的福建沿海黄金海岸。港口建设,近期以厦门港、福州港的改扩建为重点,中长期以三都澳、湄州湾的开发建设为重点。三都澳,可以说是我国东南沿海最有发展前途的世界级良港,现在还是一个“沉睡的海湾,待开的巨港“。建议把她作为21世纪初福建港口开发的一个重点(闽东的整个开放开发应围绕她来展开),按照世界级大港的要求进行高起点的超前规划、招商、管理。同时,要培植和发展与港口密不可分的造船业、航运业,特别是要建立组建远洋船队,重振福建昔日的海上雄风。作为港口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铁路,一头要联接到港口,一头要联接到全国铁路运输的大动脉,形成与大港口群相配套的疏散干线。除了打通第二条出省通道(横南铁路)外,更重要的是必须进行铁路的“外引内联”,打通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出省通道,与京九线等联接起来。“外引”,一个是往广东的漳(州)汕(头)潮(州)铁路、坎(市)梅(州)铁路,一个是龙(岩)赣(州)铁路,一个是经三都澳的福(州)温(州)铁路(出省古道)。“内联”,重点是用准高速铁路把福、厦、泉三个孤立的端点联接起来,形成全省循环的铁路运输网。高度重视交通和信息两条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目前,作为“第一路”的福厦漳诏高速公路,已经摆上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位置。但作为“第三次浪潮”支撑点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似乎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后者的作用同样甚至更为重要,影响更为长远,意义更为重大。作为交通的高速公路,不论是世界还是在中国,福建已是落后者,我们的工作带有补课性质;而信息高速公路,在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却刚刚在规划、设计和建设中。率先在全国建成程控电话网的福建,在跨世纪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中有可能也应当成为先行者。建议利用“后发优势”,把两条高速公路建设结合起来,在规划建设高速公路时,同时设计并筹建信息高速公路(可把福厦段作为第一期工程)。通过大型光缆、卫星站、数码或微波线路,建成以光纤通讯技术、数字技术、影像压缩技术和多媒体一体化技术为基础的,覆盖闽东南乃至全省、联接国内外的信息高速公路网络。这样做,可以为福建的发展争得宝贵的时间,节省一大笔投资,并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只有尽我们最大的努力、用最快的时间,把这两条高速公路建设好,福建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腾飞。从国际经验来看,空港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与福建结成友好省县的日本长崎县,是一个人口仅160万、经济水平处日本中下游的小县,但其却有6个航空港, 最大的一个空港年吞吐量达300多万人次。 福建要从跨世纪的眼光,着手选择一批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民用机场,提高空中运输能力。
3.   5 拓展与外部世界的交往,实现深度开放和高层次的融合。在这个日益开放的世界,我们迫切需要树立一种新的交往观,以空间的拓展实现时间的超越。现代的交往已经逐步从物质的层面进入到精神的层面,从经贸、科技层面进入到语言、文化的层面。可以说,我们与外部世界交往的广度和深度、质量和数量,决定着福建发展的前途。影响交往的因素,主要有语言、文化和交往手段(交通、通讯等)。语言是人类一切关系和活动的纽带。从亚洲“四小龙”发展的经验看,良好的语言条件为对外交往提供了许多便利和机会。福建要想挤入亚太经济圈,必须从现在开始就注意把语言的训练放在突出的位置。新一代的政府官员和商人,都必须达到能自如地运用第二、第三种语言的能力。要有意识地选派一大批年青的公务员和企业家,到有关国家或地区工作和学习,熟悉国际惯例和所在国的文化。福建要与世界接轨,必然面临不同历史背景下文化的碰撞和融合。这种碰撞和融合,有助于我们传统文化的兼收并蓄、繁荣发展。深层次的经济合作,一定程度上总是伴随着对双方文化的认同和融合。要更广泛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以文化为纽带,带动经济的交流与合作。在交流中,应努力提高福建文化的层次和水平。与经济在全国的地位相比,福建文化的地位更低,这说明我们还不是文化、信息交流的中心地带。应有计划地创办一批一流的报刊、杂志,创办一流的独具福建特色的电台、电视台,加快发展福建的传播媒体。(责任编辑:特色研究会)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