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专著研究报告 专题研究 策划案例 会员成果
返回首页

“福建号”巨轮的跨世纪航行──福建长期发展的战略思考

时间:2009-12-02 01:51来源:《开放潮》1995年第1期 作者: 点击:
本文为特色所(ITS)研究报告1,原载《开放潮》1995年第1期,选入《实现新的跨越》一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3月),1994年12月获“华榕杯”增创新优势征文一等奖。

 特色所(ITS)研究报告1

“华榕杯”增创新优势征文一等奖.

“福建号”巨轮的跨世纪航行

──福建长期发展的战略思考
 
陈冬  江化开  陈清福  郑庆昌
 
 
 
0.1 在世纪之交,福建面临着重大的战略选择。这个选择是在建立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是福建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后的必然要求。引发这一选择的契机,是1994年6月下旬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对广东、福建的一次视察以及与此有关的一系列活动。他在视察中对两省也是对全国提出了“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希望和要求。
我们认为,这种选择将历史性地决定12万平方公里、 3000多万人口的“福建号”巨轮跨世纪航行的方向和速度。
 
光荣与梦想
 
1.1 历史是一本最耐人寻味的教科书。回顾历史,我们常常能够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福建有过繁荣、兴旺的时期,也有过衰落、耻辱的阶段;福建人民有过安居乐业的欢欣,也有过水深火热的煎熬。福建兴衰交替的规律,除了与整个国家、民族的兴衰有直接关系外,还有其特殊原因。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考察,我们认为,在历史上人的迁移和海的兴衰对福建的繁荣和发展影响十分深远而巨大。
 
人口的迁移
 
1.    2 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人口的迁移变动、消长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对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对福建历史产生较大影响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在宋代前以北方汉族大量南移为主,宋代后以福建人口大量移向海外为主。从历史上看,每一次人口南移,总是在全国经济、政治重心南移的背景下发生的,总是伴随着福建战略地位的提高。人口南移入闽主要有五次: 第一次是在三国时,孙吴军队先后五次入闽,使福建的民族构成变为以汉族为主。第二次是在晋、南北朝时,由于北方战乱频仍,而南方相对安定,全国人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福建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第三次是在唐初,唐派以陈元光为首的部队入闽,开辟了九龙江下游以南地区,陈元光被称为“开漳圣王”。第四次是在唐末、五代时,由于唐王朝的覆亡、五代十国的分裂,有大量北方人民南迁入闽。第五次是在宋代,宋室南渡后,随着政治重心的南移,福建成为重要的经济后方,也是南迁汉族的分布地之一。《朱文公文集》载:“靖康之乱,中原涂炭,衣冠人物,萃于东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衣冠南渡“,南宋福建人才辈出与此关系密切。这五次人口南移入闽,对福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海运、港口的兴衰
 
1.    3 海始终关系着福建的兴衰成败,已经到了成亦海败亦海,“海兴则闽兴”、海禁则闽衰的地步。福建历史经济发展的事实,从汉代起直到今天已经无数次地证明了这一点。这是由福建独特的地理条件所决定的。福建背山面海,闽中和闽西两大山带与海岸平行,纵贯福建中部和西部边境,主要河流都独流入海,河网密度大。利用这一地理特点,组成河海相结合的水运系统,发展海洋航运事业,成为福建经济赖以发展的支柱,也成为福建与外部世界联系的纽带。
1.    4 福建历来是全国造船的重要基地之一。我们的祖先──闽越族人民“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在春秋战国时就已掌握了造船、驾舟的技术。汉代,在闽越族善于造舟的基础上,造船业和海运业进一步得到发展。唐宋元时代,福建造船业十分发达,航海技术不断提高。宋人谢履《泉南歌》云:“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船通异域。”《太平环宇记》把“海舶”列为泉州土产。明代郑和率领庞大的远洋船队七下西洋,其间曾多次开进长乐太平港建造修补船舶,等候信风开洋。福州还是近代洋务运动的发祥地之一,清政府在马尾设学堂,办船政[i]
1.     5 泉州(刺桐)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起点,是中世纪东方第一大港。唐中叶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至宋、元达到鼎盛。在这一时期,泉州港在全国对外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时外销的福建商品主要有丝绸织品、陶瓷制品、金属制品及茶叶等。唐代泉州港已是南方四大贸易港之一,唐末泉州港商贾云集,出现了“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宋元时期,朝廷在泉置市舶司,泉州港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海洋航线日益扩展, 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大港(居世界第二)。世界著名的旅行家马克波罗和伊本·拔都在他们的游记中都盛赞刺桐港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当时记载我国与东南亚、印度、阿拉伯以及北非各国的航程距离,多以泉州港为计算的起点。宋大观三年(1109年),泉州上升为望郡,成为全国八大都市之一.元末,由于民族矛盾加深和排外风潮,泉州港开始衰落。明清时期,因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加上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海上贸易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对以海运业和海上贸易为支柱的福建经济的破坏是严重的。鸦片战争后,清王朝被迫为英国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福建占其二(福、厦)。太平天国期间,福州港成为驰名世界的茶叶集散地[ii]。翻开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在经济方面,福建真正能够在全国摆得上位置、影响比较深远的可能只有泉州港的兴起和繁荣这一辉煌的一页。由此可以看出,海洋、港口、航运对福建发展所具有的决定性影响。
 
福建人的世纪梦
 
1.   6 从开闽到清末,福建基本上是在封建社会超稳态系统的轨道上缓慢运行。在封建王朝的不断更替中,福建人民经受了开放与封闭的交错,繁荣与衰落的变换,安定与战乱的洗礼。到了近代,当殖民者的洋枪、大炮打开了封建王朝闭关自守的大门时,近代福建人才第一次被动地感受到现代工业文明的气息。即使是在当时国家衰落、政治黑暗的年代,仍然有一批仁人志士执着地追寻强省救国之路,但终因制度的没落腐朽使他们的理想成为泡影。林则徐、左宗棠、严复、詹天佑、萨镇冰等一批人在此过程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只有到了新中国建立之后,新一代福建人才开始恢复元气,才有条件创造史无前例的功绩,但也因国际环境变化、两岸关系紧张、国内政治因素影响,使本应实现的更大梦想也被耽误了许多。直到今天,强省富民之梦仍然萦绕在许多福建人的脑际,激励着他们去开创美好的明天。
──港口梦。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到郑和下西洋的探索,从孙中山《建国方略》中福建港口建设的蓝图到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中的设想,福建人始终把港口作为维系省脉的大计。解放四十多年来,我们扩建、新建了一个又一个港口,拥有万吨以上泊位18个,总吞吐量达2700万吨,只及高雄港的一半,汉堡港的三分之一,鹿特丹港的十分之一。我们还有一大批天然良港还在沉睡之中。福建港口开发潜力之大,作用之著都是不可估量的。(责任编辑:特色研究会)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