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学术活动特色论坛 星期六论谈 海西特色管理论坛
返回首页

替"戏子"讨个情——随思随说(四)

时间:2020-09-10 10:16来源:未知 作者:俗子 点击:
封建社会渐去渐远,阴魂渐散,文明社会不期而至,笃行致远。"戏子"时代应一去不复返,艺术家春天必将万紫千红。

替"戏子"讨个情

打开网络,映入眼帘,甚嚣尘上的有一称呼,叫“戏子”。

因为批评的人、指责的人、攻击的人、谩骂的人多了,不知为何感觉心里痒痒的,还有些堵堵的。

“戏子”究竟为何得罪了这么多的人,有杀父虐母之仇吗?有夺妻掠夫之恨吗?有谋财盗宝之嫌吗?我问了几个熟悉的网友,他们愤愤不平地说,这些“戏子”为什么能赚那么多钱,为什么名气那么大,为什么不多捐款做善事,为什么都跑到外国逍遥定居……我问社会上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为什么,大家了解理解“戏子”这一职业吗?了解理解“戏子”这一人群吗?对此,几乎所有的人都摇头表示不知道。那么为什么网民群起而攻之,“戏子”几乎成为过街老鼠、惊弓之鸟?

这事让我想起2千多年前,发生在古希腊城邦判决苏格拉底的事件。古希腊是人类最早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文化在那里兴盛,文明在那里萌发,然而愚昧和无知也在那里挣扎对抗。公元前399年,在陪审制度的发源地雅典,年届七旬的苏格拉底被人以“不敬神”和“腐化青年”的两项罪名告上法庭。审理这一案件的是从雅典公民中抽签产生多达500人的庞大陪审团。开庭前,每个陪审员都分得两块小金属牌,一块上面铸着“无罪”,一块铸着“有罪”。经过法庭辩论和举证后,陪审员选择其中一块金属牌投入铜罐,统计结果出来,第一轮投票以280票对220票判决苏格拉底有罪。由于苏格拉底口若悬河地辩解自己无罪有功,慷慨激昂,辞严义正,使法官感到狼狈不堪,一些原本同情他的陪审员最终也改变了主意,第二轮投票以360票对140票判处苏格拉底死刑。有人问陪审员为什么多数人投赞成票?他们回答竟然是:不了解他,或看不顺眼,或恨他很会狡辩,或干脆说就想投赞成票。无厘头的强词夺理,拍脑袋的怪诞荒谬,把剥夺他人生命当儿戏。始终坚持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慈悲仁爱,被神谕为人世间最有智慧的苏格拉底,最终还是被迫饮下毒酒。苏格拉底不是死在专制独裁者的手里,而是被自己深深挚爱着的"主持公道"的"人民"处死。多么遗憾的历史事件,留给后人绵绵无尽的思考和哀伤。

“戏子”究竟是什么,惹人如此反感、蔑视、仇恨呢?“戏子”是旧时代对出身低下戏曲演员以及能歌善舞的青楼女子一种不甚尊重的称呼。通俗地说,“戏子”即是对演戏卖唱演员的统称,“戏子”在旧社会是指没有身份地位,被人看不起的人,似乎他们只会表演,没有真挚的感情,也沒有真正的本领。

“戏子”历史悠久,伴随封建社会产生而出现,是封建社会一种文化现象。汉武帝打通西域后,丝绸之路的开辟导致西域众多少数民族竞相进贡,有的甚至甘愿俯首称臣。自此,印度民间技艺传入中国,开始出现了杂技、魔术、音乐、舞蹈、演唱等。晋代以后,罗马商人更加频繁地出入中国,佛教传入,带有情节的戏剧娱乐之风也悄然吹进民间,表演者也就开始被称为“戏子”。封建社会第一是官本位,第二就是农耕业,其他各业渐次,演戏娱乐之类的就被视作不务正业的下九流。当“戏子”的人几乎都是生活贫困,遭灾遇难家庭的子女,本来社会地位就低,落入戏班后更加卑微。

虽然有人认为“戏子”是中性词,但是社会上绝大部分人并不认可,说“戏子”就是地地道道、百分之百的贬义词,几乎接近"婊子"称呼,或就是"婊子"的别称。试想,如称呼某某人的亲属、朋友为“戏子”,那人会无所谓吗?将心比心,即可知心。

“戏子”之称似乎是中国的专利,恕我孤陋寡闻,未见那一个国家把演唱、舞蹈、影视演员、节目主持人称为“戏子”。若不被视为“戏子”,即与其他人身份一样,地位平等,就会受到社会尊重,有机会就可能在其他行业照样出人头地。美国原总统里根当过好莱坞演员,参演了53部电影,并不妨碍他坐上总统宝座。现任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长期当喜剧演员,把风趣幽默带入竞选,民众喜欢他,愿意把票投给他,名正言顺当上总统。玛莎·斯图尔特在25岁的时候还是一位专职模特,后来她成为了华尔街股票经纪人,接着斯图尔特把她的美食烹饪变成事业,成立了生活多媒体公司,身价达到十多亿美元,曾是美国第二大女富豪。而我们的“戏子”已经定格,只能以演艺为生,一条道走到底,有些实在混不下去另谋出路的人,也难有施展才能的机会,甚至个别人遁入空门,削发为尼为僧。是桔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水土不同,还是另有隐情,别有说法?

网民们说,“戏子”爱利、爱名、爱享受,确有其事,但这不足为奇,人之常情。除了那些特别高尚、非常杰出的圣贤外,有哪些正常的平常人不爱钱,不喜名,不逐乐?有人看不惯、想不透,恐怕大多数是吃不到葡萄的人说葡萄是酸的缘故罢。其他人可以喜利、喜名、喜乐,唯独“戏子”不行。岂不像鲁迅笔下的阿Q想的那样,别人可以革命,唯独我不能造反;和尚摸得偏我摸不得,咄咄怪事,岂有此理。

“戏子”爱这三样东西有其起因和动因。起因是人性使然,“戏子”有主观的向往和追求,动因则是外部提供了机会和条件,“戏子”有可乘之机。如果沒有人喜欢他们的表演,票房入不衍出,出场费从何而来?如果不是观众的鲜花掌声,疯狂吹捧,他们如何能成为网红名人?如果生存生活风气良好,他们又何必离乡背井跑到异国他乡去逍遥享乐?仅就口口声声被人叫唤"戏孑",让我这个局外人身上都起了鸡皮疙瘩,何况那些当事者会作何感想。

当“戏子”不容易,特别是那些大腕明星级的,既须备卓然的天赋丽质或独特气质外,又需要后天的不懈努力,还要有碰巧的机遇,三者缺一不可。有天赋很努力,却没有运气,可能与出名失之交臂;有天赋有运气,但不努力,往往半途而废,难以登顶;很努力有运气,而缺乏天赋,基本无望成大器。成为名“戏子”实属不易,十分难得。许多人只看到“戏子”台上风光,却看不见幕后心酸。常言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哲学家名言: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戏子”生产的是精神产品,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这里,不要把造原子弹的与卖茶叶蛋的进行简单比较。社会分工不同,有造原子弹的,也应该有卖茶叶蛋的,沒有造原子弹的谁来保家卫国,缺少卖茶叶蛋的,大家都得饿肚子。

“戏子”爱财,取之有道,不漫天要价,不偷税漏税,有何不可?“戏子”求名,得之自然,不盗名欺世,不盛气凌人,有何不好?“戏子”行善,捐款捐物,多少随意,不图报索酬,有何可责?“戏子”出国,师出有名,不违法乱纪,自尊自重,有何不妥?局外人少点指责攻击,多点理解包容;当事者少点愤恨哀怨,多点慎微慎独。两者相安,彼此受益。

当然,对于那些违反纪律、触犯刑律的演艺人员不可熟视无睹、网开一面,更不可姑息养奸、遗患社会。

封建社会渐去渐远,阴魂渐散,文明社会不期而至,笃行致远。“戏子”时代应一去不复返,艺术家春天必将万紫千红。

羞辱艺术家就是羞辱了自己的兄弟姐妹,绑架艺术家道德就是出买了自己的人格和灵魂。

歌唱家、舞蹈家、演出家、节目主持人都是新时代可尊可敬的艺术家。

其实,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戏子”,无非我们所扮演的是自我而已,故不被冠以“戏子”的称谓。我们生在哪一朝代,穿哪一时期服饰,讲哪一地方语言,做哪一家族人氏,自有定数,如戏台上的演员一一可君可臣可圣贤,更多的为布衣蓝衫平头百姓。演自己并不好演,人有"三我"一一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无掩无饰,无遮无拦,无拘无束,就像刚出生的婴儿,赤身裸体,全真纯朴;自我,有了理性思维,懂得辨別是非,区分对错,权衡利弊,计较比较,就像一匹被套上缰绳的野马,修养心性,自我约束;超我,是"我"的完善升华,把自己同周围的事事物物有机地联系起来,达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崇高境界。现实社会中,本我难现,超我难见,除了类似童话故事里那个说皇帝沒有穿衣裳的孩子外,绝大多数人都只能扮演自我粉墨登场,活跃在人生的舞台上,上演着各式各样的戏剧。

我们每个人扮演的角色,虽然都是自己,但是演得真不真,像不像,难有定论。一个人受遗传、教育、环境、机缘的影响,做一个怎样的人,走一条怎样的路,成就怎样的功业,既受客观制约,又被主观左右。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讲的是客观条件,有利的时候可乘风破浪,不利的时候则寸步难行;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讲的是主观能动性,成就一番事业,不仅需要长时间的卧薪尝胆,必要时还可能要破釜沉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特定的年代、荒谬的时点,人们会不自觉陷入一张蒙昧、狂热、密集的网中,盲目崇拜,迷信权威,唯上唯书,入庙就烧香,见佛就磕头,假话真说,真话假说,做了违心事,经意不经意间犯下错误乃至罪过。无论历史如何演化,社会如何发展,人们只要不昧良心,不过分愚蠢,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能演好自我,无愧于人的称号。

在社会大舞台上,还活跃着两类"特技"演员;一类出演游戏人生,一类出演作贱人生。之所谓游戏人生,就是玩世不恭,虚度年华,浑浑噩噩,醉生梦死;之所谓作贱人生,也就是毁损自我,糟蹋青春,穷奢极欲,为非作歹。游戏人生的人,结局可笑可怜;作贱人生的人,下场可耻可悲。

游戏作贱人生,岂不就是游戏作贱民众,游戏作贱社会,游戏作贱历史,这样的人或许才是人世间最不幸的真正“戏子”!

 

(责任编辑:特色研究会)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