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专著研究报告 专题研究 策划案例 会员成果
返回首页

建设海西新农村的价值选择(2)

时间:2009-12-11 11:53来源: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6.05 作者:课题组 点击:
(二)等值不同质 1 、追求等值不同质的新生活是现实选择 农民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与改善,是新农村建设所有工作、所有努力成果的最终体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 , 农民的生活状态应该确立什么样的目
(二)等值不同质
1、追求“等值不同质”的新生活是现实选择
农民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与改善,是新农村建设所有工作、所有努力成果的最终体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 农民的生活状态应该确立什么样的目标? 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很显然,,过去传统的、封闭的、落后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需要改变。城市的发展,代表了现代文明进步的方向,但从现实来看,城市与农村之间,农村自身之间,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别都非常明显。农村照搬城市的生活标准和生活方式既不现实也没必要。50年前,赛德尔基金会以“城乡等值化”理念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开展的试验获成功,成为后来德国农村发展的普遍模式。它主要通过土地整理、村庄革新等方式,实现了“在农村生活,并不代表可以降低生活质量”的目的,使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得以平衡发展[2]
追求“等值不同质”的新生活是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等值”,是指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基础设施,规划土地村庄,发展社会事业,改善公共服务,完善治理结构,使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现代化生活的许多要素, 获得与城市居民价值相近的生活质量。“不同质”,是指这种“等值化”的农村生活, 不是城市生活的简单“翻版”和“同质化”,而是从各地的实际和传统出发, 逐步形成一种现代化特征与各地农村特色兼备的生活方式[3]。我省当前农村与城市发展水平不一样,农民与市民生存环境不一样,对幸福生活的要求也千差万别,把等值不同质作为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生活的追求,用现代文明要素来提升农村生活水平,优化生活方式,这是基于各种客观条件差异,在新农村建设面临各种资源矛盾特别是资金不足情况下的最优选择。沿海地区农村和山区农村经济基础和社会底蕴存在较大差异,农民对福祉的要求也不同,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立足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注重分类建设。以等值不同质为新生活的追求,拓展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只要能够增进农民福祉,只要能够让农民分享现代文明,各地都可不拘泥于模式,有着自由创新的空间。可以因地制宜,在努力注入现代文明元素的同时,挖掘和发扬民族或地方特色,使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呈现出独有的魅力和特色[4]
2、追求“等值不同质”的新生活是长期性选择
农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当前的紧迫任务,也是长期性任务。扭转城乡发展不平衡,改变农民幸福感缺失的状态,让农民与同城市人共享现代化成果,获得与城市人等值的生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农村与城市长期并存状态下,农民与城市人生存和发展环境的不一样,意味着“等值不同质”而非完全“等值又同质”的生活也必将是长期性的选择。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为农村发展不断注入资源,改变过去传统的、封闭的、落后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方式,不断增加农村生活的“值”,缩小与城市“值”的差距,增进农民福祉。
坚持以等值不同质为取向增进农民福祉的价值选择,有利于处理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外力推动与内源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与综合发展、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存量资源不活与增量资源不足、公共品供给与需求、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和工业化、统筹城乡发展与体制滞后等一系列矛盾,有利于立足现实,突出特色,着眼长远,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
(一)树立大资源观
1、从自然资源观、社会资源观到大资源观
自然资源观认为,资源是在一定时间、空间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满足人类当前和将来需要的自然环境因素的一部分。社会资源观则认为,资源是环境中能为人类直接利用,并带来物质财富的部分,不仅包括自然资源而且还包括社会经济系统中为人类所利用、并能提高生产力水平的社会经济资源,如资本资源、人力资源、科学、技术、信息资源等。大资源观,也称整体资源观、综合资源观,是资源一词最一般的意义,是指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中一切为人类有用的资财。既包括一切为人类所需要的自然物,如阳光、空气、水、矿产、土壤、植物及动物等等;也包括以人类劳动产品形式出现的一切有用物,如各种房屋、设备、其它消费性商品及生产资料性商品;还包括无形的资财,如教育、文化、政治以及社会习惯习俗等。从自然资源观到社会资源观再到大资源观的认识,是人类对资源认识的深刻和科学提升。
2、重新认识农村资源
农村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站在全球、全社会,从未来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利用农村资源,从阳光、空气、水、土壤等自然资源,到农村长期积累沉淀的习惯、习俗、惯例等社会资源,再到农民自身的体力和智力等长远的资源,统筹开发、利用和保护现有的和潜在的农村资源,避免在建设过程中破坏一些当前看似非资源的资源、看似无价值的资源和看似价值很小的资源。树立大资源观,是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二)拓展增量资源
1、拓展资金资源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政府对农村的资源投入。通过大幅度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农业技术研发、农村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等的投资,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投资环境。加大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力度,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发育,健全农村金融市场体系,遏制农村资金外流,吸引城市民间资金更多地进入农村投资领域。适当整合财政支农投入渠道,提高资金投入效率,将有限资金打包投入到重点项目、重点发展方向,提高资金的支农效率。
2、拓展人力资源
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机构的人才资源优势,引导服务新农村建设。创新多种导入方式,采用课题或项目合作的方式,双方结成发展共同体。通过专家帮扶挂钩培养新型农民,采取每位专家带若干核心农户,长期跟踪进行技术指导、咨询,再通过这些农户把技术、观念传播给核心农户所带的农户。动员高校或科研单位与自然村进行挂钩培养新型农民,利用大学生下乡活动、专家挂职等形式,制定新型农民培养的战略目标和规划方案,有步骤、有针对性培养带动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责任编辑:特色研究会)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