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叔明研究员林其屏研究员 郑庆昌教授 陈冬博士 张文彪研究员 吴声怡教授 吴兴南教授 王耀明博士 陈清福兼职教授 江化开兼职教授 陈延锋兼职教授
返回首页

林其屏: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几点疑惑(3)

时间:2009-12-07 16:47来源:《东南学术》2007.2 作者:林其屏 点击:
有人认为,西方经济学近百年来除数学以外的成就,都没有发生过在哲学基础上的突破。这是现代经济学面临危机的本质所在。不管这句话是否完全正确,至少他看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致命弱点。在固定的经济理论框架内,

  有人认为,西方经济学近百年来除数学以外的成就,都没有发生过在哲学基础上的突破。这是现代经济学面临危机的本质所在。不管这句话是否完全正确,至少他看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致命弱点。在固定的经济理论框架内,将现有理论以数学的形式再现出来,并没有实质性的理论创新。数学的应用,除了出于清晰、严密、深入需要之外,似乎并没有给出多少可供交流的经济思想。如果诺贝尔经济学奖一如既往地继续鼓励经济学家用数学来解释人的选择行为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那么,就会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杰拉德·德布鲁所说的:经济学沦落到次要地位的危险始终存在,得奖的将越来越多的是数学家。就像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莫里斯19973月在波兰给数学家作学术报告时,主持人以幽默的方式介绍他时说:诺贝尔奖没有数学家的份,不过,数学家已找到了摘取诺贝尔桂冠的途径——那就是把自己变成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将变成变相的数学奖。
  经济学是否要像自然科学那样,从一般假设演绎推论个别具体,需要利用数学工具来帮助才科学呢?众所周知,数学适合处理被稳定条件所约束的事物,比如物理世界,约束物质变化的引力大致是稳定的。物质也没有生命。但在人的世界,决定人选择行为的利益、价格或成本是变动的;同时,人没有物质的齐一性,对同样一件时装的价值判断就千差万别,说明人与无生命物质不同,不同的约束条件决定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个世界,从而有不同的买与卖的选择。经济现象与自然现象非常不同,它是一种与人的历史进化、人与人关系等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因素有关的、比自然现象更加复杂、不稳定的现象。因此,以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从一般假设演绎推论个别,这之间的道路要比物理学曲折复杂得多。在经济学的研究中运用数学,常常需要先从一些十分严格的假定条件出发,得到一些结论,再尽量放宽条件,研究原有结论是否继续成立。由于一些假定条件与现实存在相当的距离,再加上所采用的变量的有限性,因此,这些研究结果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经济学中的数学公式,往往是仅适用于描述一个孤立个人以其自身偏好为前提而规定了的一种单纯的个人与物品之间的关系,只代表着建立于人与物之间的价值关系,本质上仅仅反映了人的一种自然属性,反映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过分强调数学在经济学中的作用,而且数学方法的应用与哲学思想的突破不能有机地结合,将使经济学的学科特性变得模糊不清。因而,我们不认为,数学就是经济学的唯一方法。而且,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标准和价值取向是一种导向,一旦数学模型成为经济学水平的衡量标准,经济学就可能被低级化。因为,在数学模型至高无上中,经济学中的人文精神更加淡薄,经济学者就可能成为没有思想的计算机,经济学与真实世界和现实生活将越离越远。因此,诺贝尔经济学奖亟需扩大视野,在方法论上开拓新的领域,使经济学在科学化的道路上有实质性的进步。
  
  四、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什么独钟于美国的经济学家
  
  诺贝尔经济学奖从19692006年,共发布38次,有58人获此殊荣,其中有43位是在美国工作的美国人或欧洲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逐渐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经济学的重心在经过了20年左右的时间差后也随之从英国转移到了美国。由于美国本土经济学家以及一些有着相似历史文化背景的欧洲经济学家在分析美国经济时有明显的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比较优势,对经济问题的理解相对深刻,因而能够比不在美国工作的经济学家更有可能提出解释美国经济现象背后因果关系的理论。而由于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他们所提出的理论在世界经济学界的影响自然就比较大。同时,美国的经济学家有着比较充分的想象、选题、设计和实验所需的高度自由的氛围,不受任何行政权力的干扰和限制,以及充足的资金支持等。正因为如此,多数诺贝尔经济学奖被美国本土或是在美国工作的欧洲裔的经济学家所获得,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过分垂青美国的经济学家,就会使人产生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否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实践着经济学家族化的疑惑。
  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程序,每年的10月,评选委员会将来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提名表分别寄给世界各地75所大学经济系的资深教授们,偶尔也会邀请相关科系的教授们提名。尽管这75所大学的名单每年会有所变化,但如果75所大学中有较多的美国大学,则美国的经济学家获得提名的可能性就比较大。除了这些选票以外,根据诺贝尔奖的选举规则,健在的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们也享有提名权,由于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比较多,美国的经济学家获得提名的可能性也就比较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而各种组织的自发性的提名不会被评选委员会所考虑。当然,可能有人会认为,即使美国的大学在75所大学的名单中所占比例相对比较大,即使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比较多,也不见得他们都一定会提名美国的经济学家。的确,我们相信,这些大学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一定会有一些尊重科学与公正的原则,秉公推荐。但他们也是人,人都会有感情和价值取向的。人以群分也是一种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因而,就不能不使人产生经济学家族化的疑惑。
  鉴于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这些疑惑和认识,我认为,如果诺贝尔经济学奖能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与时俱进,树立全球的文化意识、科学意识,调整自己的评奖规则和意识形态的偏好,那么,中国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的研究成果,就会在不远的将来进入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行列。如果诺贝尔经济学奖仍然我行我素,中国经济学家要想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就只能寄希望在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上取得新的突破,从这个意义上至少可以说,中国经济学要想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就只能寄希望于中国的数学家了。
  
  作者简介:林其屏,福建社会科学院企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注释:
  李文:《经济学家的生成及其学术品格》,光明网20051115日。
  吴俊:《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谜局》,《文汇读书周报》2006124日。
  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中译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5052页。
  贾根良:《再论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新国学网2004128日。
  
  参考文献:
  高小勇:《稳态结构孕育诺奖得主?》,《新民周刊》20051019日。
  吴俊:《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谜局》,《文汇读书周报》20061204日。(责任编辑:特色研究会)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