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叔明研究员林其屏研究员 郑庆昌教授 陈冬博士 张文彪研究员 吴声怡教授 吴兴南教授 王耀明博士 陈清福兼职教授 江化开兼职教授 陈延锋兼职教授
返回首页

林其屏: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几点疑惑(2)

时间:2009-12-07 16:47来源:《东南学术》2007.2 作者:林其屏 点击:
二、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什么独钟于西方的意识形态 诺贝尔奖明确表示:对所有的人开放,不论其国籍、种族、宗教信仰或意识形态如何。但在现实中为什么却不是这样。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什么从未奖给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社

  
  二、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什么独钟于西方的意识形态
  
  诺贝尔奖明确表示:对所有的人开放,不论其国籍、种族、宗教信仰或意识形态如何。但在现实中为什么却不是这样。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什么从未奖给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社会科学既是科学,也是意识形态,评奖者政治上的偏好,必然产生意识形态的偏见。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讲过:经济学家不仅仅是经济学家,他们同时也是人。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念,毫无疑问地会影响到他们的经济学观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意识形态的偏好已经影响甚至支配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就是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的对象就是它的意识形态认为政治正确的经济学成果;或者是能够体现它的价值观的经济学成果。当然,这也在情理之中,奖项当然体现颁奖者的意志。诺贝尔奖本身就是冷战的积极和自觉的参与者。在此意义上,诺贝尔经济学奖在意识形态上必然包含着它的对抗性和偏执性,难免导致意识形态歧视。
  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不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没有意识形态和国界的问题,没有什么资产阶级的物理学与无产阶级的物理学、中国的物理学和美国的物理学之分,因为自然科学主要是分析工具。但社会科学不同,它反映不同社会集团的利益,不可能脱离不同阶级、社会集团对于经济制度、经济模式的看法和观点。西方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事实上也脱离不了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说:经济学是由于对现实世界的关心并出于对意识形态的热忱和挑战而得到其活力和启发,否则它就会是干巴巴的无效果的研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诺斯也肯定:意识形态是普遍存在的,不限于哪个阶级马克思认为,意识依赖于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这一见解是解释阶级意识发展方面的一项重要贡献。为此,使人疑惑的是这种排斥不同的意识形态的评选标准和价值取向还能体现科学和公正吗?
  纵观世界发展的历史,国家意识形态的对立,不仅使世界分裂,而且也使民族文化和政治之间产生鸿沟。冷战时期东西方的强烈敌对,使得民族文化和政治的鸿沟在今天仍然存在。同时,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巨变以来,西方世界的经济强势加剧了它的政治强势,也推动了它的文化强势对整个世界的影响,诺贝尔奖的权威地位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化和心理的影响力更趋显著。尤其是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融入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家,文化方面的攀比心理更显迫切。这也从另一方面助长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西方价值观中的功利性导向。因此,诺贝尔经济学奖表达的依然是西方的话语,反映的依然是国际利益的版图和意识形态竞争消长的格局。如果诺贝尔经济学奖还坚持它的科学和公正,就应好好地研究和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不应当把不同意识形态的经济学研究成果排斥在外。
  虽然人类社会已进入了全球化时代,但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差异、经济制度与经济模式的不同依然存在。实践已经证明,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并非是全世界所有国家实现社会发展的唯一道路和模式,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也绝非就是唯一的价值取向。在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的前提下,东方与西方、南南与北北、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在经济、文化、环保、反恐等诸多领域的合作,说明不同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之间也可以共存与共同发展。
  科学和公正的最大特征就是包容。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理论是一种价值观念的体现,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构筑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而正是由于文化多样性与差异性的存在,构成了人类文化美妙的生态。认同、尊重不同文化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既是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充分理解与尊重,也是对其他民族国家文化特色的包容。尊重和承认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的多样性,已成为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普遍接受的国际关系准则。只有科学和公正地看待一个多文明并存和文化互动的世界,才能实现求同存异。
  诺贝尔经济学奖要实现它的科学和公正,就必须超越民族国家的视野,超越不同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局限,确立一种全球性的科学和文化意识。如果片面强调国家利益的排他性、社会制度的差异性与意识形态的对抗性,不仅有悖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潮流,而且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发展也是有害无益的。
  
  三、诺贝尔经济学奖在方法论上为什么独钟于数学
  
  2003年春,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宣布:新古典经济学、金融等不是未来的潮流,因为如果没有考虑文化、政治和种族的性质,我们就不能理解个人和团体的人类行为,就不能解释21世纪的复杂性。但是,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在经济学的数学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把大量的奖项授予了计量经济学家们,说明它仍在鼓励经济学的数学形式主义。相对于目前经济学中新思想的层出不穷来说,诺贝尔经济学奖在方法论上是否过于钟情数学?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经济学借助数学模型至少有三个优势,即清晰、严密、深入。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引入数学是完全必要的,一方面,是因为数学是表达思想的简洁方式和分析思想的有力工具;另一方面,是因为任何经济决策都有两种可能性,即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经过一番计算可以更好地权衡利弊得失。从这个意义上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成果在方法论上引入数学,无可非议,也是必须的。但如果为数学所陶醉,就可能不知不觉中迷失经济学的方向。
(责任编辑:特色研究会)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