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特色论 特色论评介
返回首页

郑庆昌等:特色观视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

时间:2009-12-08 12:26来源:《福建论坛》2008年1期 作者:郑庆昌 张丽萍 点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最佳生存方式与最优发展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崇高的追求,但又是一种存在,体现和渗透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成为当代中国最优的存在方式和最佳演变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崇高的追求,但又是一种存在,体现和渗透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成为当代中国最优的存在方式和最佳演变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理论,是马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为实践,是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作为制度,是人类制度文明的崭新形态。[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坚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鲜明地回答了党在新时期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我们的发展道路、奋斗目标、共同理想及当代中国的社会制度问题,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共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又紧密结合了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通过共性与个性的双向优化和统筹内部与外部优化协调,实现了和平崛起,赋予了社会主义在中国鲜明的中国特色,成为当代中国最优的生存方式,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社会主义在国际一百多年的起落和中国改革开放实践成就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共性优化与个性优化的双向互动,在统筹内部与外部的协调优化中,进一步成熟,成为社会主义在中国和中国自身发展的最优发展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表征当代中国最佳生存方式和最优发展方向的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在探索创新中坚持自我优化、不断成熟,中国的社会主义就将因特色而越走越宽广,因特色而越走越精彩。
社会主义在中国自我优化的结果,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既是实践道路也是理论体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到继续前行,从对理论的创新到理论优化形成体系并继续开放发展,这一过程,无不是在共性优化与个性优化双向交织互促中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性,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优化这一共性,要结合中国国情来更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实践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性,就是立足中国国情而开展的社会主义实践和形成的社会主义认识;优化这一个性,要在共性优化的指导下,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用发展的理论来指导解决发展中的中国社会主义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共性与个性优化过程中开辟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所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本纲领、基本实践的根本指南,是中国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中国的社会主义,只有保持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才是社会主义。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否定共产党领导,变公有制为私有制,必然导致社会主义解体,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解体已成为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沉痛的教训。在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观照下,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是教条化和套用苏联等传统社会主义模式,而是把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研究解决中国自己的发展问题,从而正确掌舵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向和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不仅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还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面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阵营的根本性差异,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并不意味着要绝然与资本主义老死不相往来。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都有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只要是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发展经验,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后发优势”。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根本原因,正是立足中国的问题,大胆地借鉴和吸收了人类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许多文明成果。这些文明成果,不仅包括经济技术方面,而且包括民主法制、思想文化方面,甚至在自由、民主、法治、人权、公正等价值观念方面,这些人类共同的基本追求,标明了人类发展的方向和航道,也是中国持续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根基。[5]
中国根据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把具体探索与共性优化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不仅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也发挥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在共性与个性的双向优化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经过几代人艰辛的探索。从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就一直在寻找指引中国实践前行的理论。通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进一步正确认识了社会主义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抛弃了“以阶段斗争为纲”和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等的错误认识,“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1]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理论问题,逐渐形成了从计划到市场、从手段到目的,从经济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转变。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再到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共性优化与个性优化互动的结果,与时俱进地涵盖并且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也拓展了人类社会如何科学发展的理念。从增长方式转为发展方式、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就业到创业、从注重民生到扩大民主、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到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在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顺应时代的潮流和人民的新期待,努力避免和纠正在实际探索中的偏差,为人民带来了更多的福祉,使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继续坚持个性与共性的双向优化
特色,是个持续自我优化的过程。“停顿和倒退都没有出路”[1],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无止境,认识也无止境。当今世界正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必须与时俱进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掌握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规律,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才不会偏离社会主义的轨道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29年的实践,正是在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指导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指引下,不断结合中国的实践要求、民族要求和时代要求而进行的创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具有了丰富的实践性、民族性和鲜明的时代性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善于以新的实践经验来推动和丰富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个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体系。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仍将会碰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从书本上找不到答案,只能到中国自己的实践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及时发现和掌握实践中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把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并上升为政策、方针和理论。坚持个性与共性的双向优化,不断与中国个性的实践探索相结合,才能促成共性的优化和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越走越扎实,越走越宽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才能不断发展和充满活力。
破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过程中所面对的诸多难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要握好解放思想这一法宝,保持宽广的世界眼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性与个性的不断优化互促,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责任编辑:特色研究会)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