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前沿 学术活动特色论坛 星期六论谈 海西特色管理论坛
返回首页

少时教育伤与痛——随思随想(十四)(2)

时间:2020-10-26 10:52来源:未知 作者:俗子 点击:
, 何明全当包装工,高伯生当门卫兼搬运工,两人没日没夜苦干,同样无法满足家庭开支。 在好心人帮助下,两口子在厂房旁边开垦了一块闲置的 荒 地,种了一些蔬菜,然后挑到街上叫卖。因没有经验,又舍不得交钱进菜
何明全当包装工,高伯生当门卫兼搬运工,两人没日没夜苦干,同样无法满足家庭开支。 在好心人帮助下,两口子在厂房旁边开垦了一块闲置的地,种了一些蔬菜,然后挑到街上叫卖。因没有经验,又舍不得交钱进菜市场,何明全的菜多次被城管没收,急得她当街痛哭流泪。家里穷,大人辛苦,顾不上怎么教育孩子,唯一就是盼望他们争口气读好书,以后有个职业,不要像自己那么苦。

几种教育方式都会出人才,究竟哪一种最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于是有人试作,有人仿效,有人照搬,岂不料东施效频,丑态百出的有;邯郸学步,丢失本色的有;画虎类犬,落败失望的有。可怜天下父母心,软的不行,来硬的,硬的不灵,软硬兼施,兼施不赢,把自己全赔进去——时间、精力、金钱。

孩子能否读好书、上大学,从根本上找原因,家庭教育方式只占20%,还有20%是家庭之外的社会环境,包括学校教育,60%则是孩子本身的天赋——先天遗传、后天开悟后的自觉。试问清华北大莘莘学子,无论们进大学前是接受了何种教育方式——"虎狼""猫兔""马牛"式,若不是们自身具备的高素质,怎能够十载寒窗,久经考场,无不克,无不胜,脱颖而出

俗话讲,好鼓不用重锤,用在孩子教育上能有一定启发。鼓好比孩子的素质,教育方式。好鼓重擂轻敲皆有撼之声,动之音,而差的鼓,若只是皮厚了些,使劲敲,还可发出些声响,若遇皮薄的,劲未使足,鼓已塌陷,哭都来不及。萧百佑的四个孩子素质很高,屈服于父亲"专制式"的教育,读进了名校。如果这四个孩子出生在沒有棍棒的孟文建、高伯生家里,谁能说不会全部戴上博士帽。反过来说,孟文建、高伯生家里的六个儿女如果出生在萧百佑家里,可能也人人皆博士,个个有出息。如果两种情况都成立,你愿意选择哪一种方式?

我在农村当知青时,种三分自留菜地,首先学会选好种育壮苗,而后才是浇水施肥除草捉虫。无好种苗,收成减半,少了后天管理,也会減产。

天赋,来自遗传,一代二代或十代八代,说不清道不明,钱买不来,求之不得,所以容易被忽略。老百姓把这归为命运,说祖先坟墓埋得好。其实天赋一半在冥冥不可测见的基因中,另一半则是后天对基因开启的努力,即培养孩子的爱心善性、意志毅力、机智勇敢等。因此,千方万法,不如生个好孩孑。好孩子不好生,只好在教育方式上下工夫。

的一个同学,他有三个男孩,他从小就严格要求他们,不打即骂,老二会念书,每科皆列年段前,几乎用不着打骂,老大老三不愿念不肯念,经常被骂挨打,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老大初中没毕业就缀学回家务农,老三勉强读完职业中专。现在老二重点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电器公司担任工程师,老大老三四处漂泊外出打工。同学问我,为什么同样方式,结果却差距这么大?我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老二有念书的命,老大老三沒有,却有四处"旅游"的命吧!同学会意地点点头,表示认可。

社会上有些人拼命夸大教育方式的作用,除了父母的各种措施外,还让孩子进许许多多补习班,补习把家长忙得团团转,把孩子累得晕乎乎。有的孩子补习有成果,有的无成效,有条件的不妨尝试一番,不具备条件的免为其难。孟文建的孩子从未进过任何补习班,高伯生家是望"补"兴叹们不照样培育出优异人才

当然,这样讲并不是要否定教育方式,而是主张不可迷信盲从,心中对子女要有基本的估价,不可要求太高,懂得因才施教,教之得法。总而言之,宽严适度,软硬适中,无过之而无不及。打骂不是好办法,硬伤在肉体肌肤上,软伤却永久留心上。我邻居有个小孩六岁时因不听话,被家长重重体罚过2次,至今他当父亲了仍记忆犹新,虽无恨意,却有介蒂。对孩子动粗使硬,出不了智慧,徒添日后失悔。虽然大部分子女能够理解,也会谅解,然而决无少时快乐可忆、幸福可想。

被誉为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福建省莆田市,(责任编辑:特色研究会)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