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叔明研究员 林其屏研究员 郑庆昌教授 陈冬博士 张文彪研究员吴声怡教授 吴兴南教授 王耀明博士 陈清福兼职教授 江化开兼职教授 陈延锋兼职教授
返回首页

吴声怡:中国管理四大境界

时间:2009-12-08 09:41来源:未知 作者:吴声怡 点击:
东土震旦风萧爽——关于中国管理四大境界的演讲

 

东土震旦风萧爽
——关于中国管理四大境界的演讲
 
吴声怡
 

 

 
 
 
这堂课我早已是迫不及待了,但苦于种种客观缘由,一直拖至今日。说实话,我现在是满肚子的学问无处诉衷肠呀,卡在嗓眼里犹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啊。好了,闲话不多叙,我们还是赶紧进入正题吧,莫把我给憋坏了。
近人王国维有治学三境界,其语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为学之道,须经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之历程,方能豁然开朗,入无人之竟境。确也!作为一个真正的士,王公亦终殉情于一种文化,也算死得其所呀。
反观中国管理,不禁令人啼笑皆非,掩面而泣。在中国,管理学是一个舶来品。自从管理学被引进中国后,国人一直亦步亦趋于西方之管理,最后却落得个邯郸学步的“美名”。诸君试看二十年之管理怪现状:管理理论、奇论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几月”,管理困惑却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更生”,管理生态竟是“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一个怎样的世界来”。不错,整个中国管理界渐有变成“一潭绝望的死水”之希望。
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美国,至今已有百年之历史。回首百年画卷,卷帙浩繁。从最初的科学管理,到行为科学,再到管理科学的丛林,最后到企业文化,学派林立,大家辈出,真可谓蔚为壮观。尽管如此,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以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主导的管理学已经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其实,这是历史的必然,是西方物性文化发挥到极致后的必然坍塌。
那么,处于山穷水尽之中的管理学,如何才能柳暗花明呢?答曰:非中国管理不可。
中国管理欲解救管理学于倒悬之中,必从管理的境界论起。俗话说,纲举目张方能居高临下而不乱。此乃谋万世全域之法者枢也!
 
 
《道德经》十七章云:“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意思是说,最厉害的人——圣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功成而弗居”,最后当然就没有人感觉到圣人的存在了;差一点的人是贤人,他们事必躬亲,积极有为,当然会受到人民的亲附和赞誉了;再差一点的人,采用恐吓、威胁、压力等手段让人们畏惧于他;最差的人,人们虽面誉之,却背辱骂之。
我从这句话中归纳出管理的四境界,即草商境界,乃第一境界;智商境界,乃第二境界;情商境界,乃第三境界;灵商境界,乃第四境界也。
从手段上看,第一境界靠刑,第二境界用法(术),第三境界以德,第四境界驭道。
就领导者的觉悟而论,第一境界为庸师,第二境界是匠师,第三境界当名师,第四境界乃明师也。
倘行为特质上界定,第一境界实是傻瓜所为,第二境界还算是聪明人,第三境界就有点“糊涂”了,第四境界方为“难得糊涂”。
 
 
草商境界下,管理学就是修理学。它以管理为名,却进行着高压般控制、囚徒式管制。貌似管理,实则独裁也!
草商境界下,独裁者为了一己之私欲(权利欲、占有欲、金钱欲),把被管理者当做动物(更甚者动物犹不及),采用棍棒式、家长式的高压手段,让其屈服,完全剥夺了被管理者的自由与追去自由的权利,并使其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他们眼里,被管理者只不过是自己实现欲望的工具罢了。为了一己私欲可以不择手段。
草商境界下,被管理者被动接受任务,消极怠工,自然效率低下。虽然被迫屈服于独裁者的淫威,却断然不会全力以赴。因为,独裁者雇佣的只是双手。面对此种管理者,被管理者虽表面服服帖帖,阿谀逢迎,却在背后恶毒咒骂,消极抵抗。
草商境界下,独裁者虽名在“管理者”之列,却与管理者南辕北辙。甚可悲哉!正人必先正己。己不立,何以立人乎?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智商境界下,管理学就是管理科学。这种管理企图将一切管理都制度化、规范化。殊不知,管理学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原因有二:一方面,管理的环境是变动不居的,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故而,“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另一方面,管理的主体——人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不可能完全制度化、规范化。
智商境界下,管理是法、术、势三位一体的结合。法者,规范也;术者,平衡也;势者,驭人也。以法管民,以术治吏,以势驭贤,乃其不二法门。
智商境界下,管理者独居金字塔尖,渊兮深兮,神秘莫测,以傲视群雄。他们企图用法、术、势筑起其权利的钢铁汤池。塔尖下部的人,诚惶诚恐,谨小慎微。于是,被管理者只能畏首畏尾,惟命是从。“飓风过岗,伏草惟存。”他们虎视眈眈,伺机而后动,必欲代之后快。
智商境界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游戏的最后,不管是老鼠被猫所捉,抑或猫被老鼠吓退,无疑都造成了巨大的内耗,致使管理效率消失殆尽。
看似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谈笑间,一场游戏恍若一场梦,管理的存在意义轰然倒塌。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之也!”
故曰:以智治邦,邦之贼也!
 
 
情商境界,又叫儒商境界。此种境界之管理,治下之人会亲而誉之。
儒商境界之管理以儒家学说为根基,并辅以现代经营之法,所谓“论语+算盘”是也。其影响范围主要为大东亚经济圈,包括大陆、台湾、香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
夫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当今时势,企业兴,则国兴。企业家兴,则企业必兴。日本企业家高举儒家学说之旗帜,傲视世界企业之林久矣。世界汽车巨头丰田公司创始人丰田喜一郎将“天、地、人,知、仁、勇”作为座右铭,终生矢志不渝,开创了一代伟业。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至今唯一在世者稻盛和夫将“敬天爱人”作为企业经营的宗旨,一生之中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功业可谓前无古人,后亦难有来者啊。
儒商境界下,管理有七大“要义”:
一曰,以人为本。“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儒商境界下,企业与员工是唇与齿的关系,“唇亡,则齿寒”。因此,管理必须以员工,以员工的利益为本,唯此,方能“本固邦宁”。
二曰,家族外化。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是由家族企业嬗变而来。在企业起步之初,遵循爱有差等之原则,管理层全部出自自己信任的家族成员。随后,伴着企业的成长,这种爱如同心圆般外化,扩大至其他成员。
三曰,中庸之道。朱子云,“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正路。”此言差矣。其实,中庸不在上,不在下,亦不在中,只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此心者,致良知也。儒商境界下,唯有致良知,管理者才能找到一切的尺度。
四曰,义利合一。孔子云,“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又云,“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见,孔夫子特别重视以义取利,主张义利合一。儒商境界下,管理者必须以义取利,凡是不符合社会道义之利,即使以亿计而莫取。
五曰,诚信为本。“人无信不立,邦不信无交。”信乃“无常”之一。儒商境界下,诚信是企业生存之本。管理者一定要以诚取信于员工,取信于社会。
六曰,以德治企。“位也,有德者居之。”在儒家看来,有德者在人格上是一个完人,完全能够胜任自己的位置。为此,儒家特别重视个人修养。如,“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又如,“其身正,不令虽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儒商境界下,管理者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这样才能治企、兴企。
七曰,和而不同。孔子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是儒商境界下独特的团队理念。几个志同道合者组成一个团队,成员间在道的层面保持高度一致,在其他层面却又见仁见智。此之谓,和而不同。儒商境界下,只有组建起这样的管理团队,企业经营才能无往而不胜。
儒商境界下,当企业一帆风顺时,企业内外其乐融融;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则易撕去温情脉脉的面纱,企业顿时上下异心,分崩离析矣。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灵商境界,亦称禅商境界。此种境界下,管理者与被管理不再有分野,即管理被解放。此时,管理升华至天人合一之妙境。天者,牛马是也;人者,穿牛鼻,络马首是也。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唯一”。
禅商境界下,主要采用精神管理,无为而治。其境界“精髓”有五:
一,无为而治。无为而治语出老子。无为并非真正无所事事,而是“其私志不入公道”,一切遵循客观规律而为。凡合规律,必欲为之;凡悖规律,必不为之。如,“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以百姓心为心”,又如,“治大国,若烹小鲜”。禅商境界下,若上而有为,下而必然无为;上而无为,下而必有为。“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
二,上善若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极为推崇水之德,认为最高的善像水一样处下而不争。禅商境界下,企业员工,行为应像水一样,甘居下地;心境像水一样,容纳百川;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合;处事像水一样,及时而动。
三,柔性管理。“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水无形无色,却能克坚执锐,柔弱胜刚强。禅商境界下,要最大限度的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创造性、主动性为中心,而不以物限人,实行柔性管理。
四,道法灵空。灵空,自然也;自然,有无也。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老子看来,自然是宇宙万物之源。因此,宇宙之道、万物之道都必须因循于它。“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故在禅商境界下,企业经营必须“无私”,方能“成其私”,“不自生”故能“长生”。
五,三一定律。这是禅商境界下的团队组织定律。所谓“三一定律”,即老板、老黄牛、老师。在禅商境界下,老板是资本家,即企业的所有者;老黄牛是知本家,即企业的经理人;老师是文化教练,即企业导师。三者合一,共融于一个团队组织中,企业才能做大,做强,做久,做出美感来。
禅商境界下,人人都是管理者,都是自己的管理者。人人自觉于企业的使命,自觉于自己的责任。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文化者,群体应对自然挑战之经验系统也。因之,也先天性地决定了各群体的文化命与运。命者,局限性也;运者,可能性也。
纵览全球,大体分为三种群体文化:物性文化,情性文化,神性文化。物性文化擅长于精密制造,以瑞士、德国为代表;情性文化工于伦理,精于艺术,以中国、法国为代表;神性文化长于宗教,沉溺于冥思苦想,以印度为代表。时至今日,物性文化甚嚣尘上,孤独求败于世界,但已渐显颓势。可以想见,随着物质财富的持续膨胀,物性文化的使命即将终结。情性文化的时代呼之欲出。
识时务者为俊杰也。在此浩浩汤汤之世界大势面前,管理学首当其冲。中国管理必将雄起。中国管理的四种境界深刻昭示了这一蓝图。禅商管理必将使管理学柳暗花明。
当下,禅商管理的具体形态是企业的灵空学,也即企业文化学。必须明了,企业文化不是由企业领导者创立的,即企业文化是自然生成的,领导者只不过把她发掘了出来,并以自己的方式将她表述出来。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企业领导者一定要遵循企业文化的自然生成性。当然,企业领导者在企业文化的发掘与表述中依然起很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在企业文化的培育与塑造过程中。
企业文化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不是凭空臆造,闭门造车,它深深根源于所在社会(使命)、所在行业(特质)中,也深深扎根于企业自身当中。
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要包含两个方面,即自律和他律。那些认为企业文化只是一些口号,一些游离于空中的精神符号的人,都是对文化的无知和误读。企业文化是自觉后的行动,也是约束后的自觉。自律和他律的运用不可偏废。所谓“法治小人,礼治君子,无为而治治圣人”是也。企业文化就是要形成这样一种氛围,使“小人”、“君子”、“圣人”在企业中相濡以沫,相互涤荡,最终达到一种普遍的“无为”。
“化民成俗之道,除却身教,再无巧术;除却久道,再无顿法。”一种企业文化能否发挥出其应有的威力,关键在于对其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培育。企业文化的建设绝不是一劳永逸的,企业文化的培育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文化需要企业的一代人、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持续的坚持、自觉与培育。可以说,企业文化越磨砺越卓越,也越自觉。否则,也只能产生“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的喟叹。
企业文化的最终归宿,或者说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种觉悟力,一种自觉力,一种行动力。老子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就是企业文化要达到的目的和境界。如果企业文化能够成为全体员工共有的思维方式与思维准则,则说明企业对文化觉悟了,之后一定会形成企业员工的自觉行动。在这种状态下,企业和人就进入了“自在人”的灵空态。
(本稿由东方居士根据现场录音整理)
 
吴声怡教授
个人网页:www.fzlq.com
QQ空间138060801
Emailwsy711@163.com
博客http://blog.sina.com.cn/s138060801
(责任编辑:特色研究会)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
  • 吴声怡教授简介

    吴声怡教授个人网页:www.fzlq.com;QQ空间:138060801;Email:wsy711@163.com;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