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论丛
返回首页

艾丰:发展特色经济

时间:2009-12-17 10:17来源:《经济日报》1997年 作者:艾 丰 点击:
任何一级地方政府,特别是省市两级政府,在发展特色经济中,担负着不可替代的责任。甚至可以说,地方政府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或目标,就是把当地经济造就成特色经济。

 

 
发展特色经济
《经济日报》评论员    
   
本报连续发表的山东省威海市的报道,还有过去本报介绍过的一些省的经济发展战略,都向人们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要重视发展特色经济。
 
(一)
 
发展特色经济问题,中央一直从各个方面加以强调。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了区域经济问题,并明确了我国经济区域的划分。去年和今年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都突出了结构调整问题,强调要解决重复建设、产业趋同的问题。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更再次强调,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发展各具特色的经济。
为什么如此强调特色经济问题?其重要性至少有三条:
第一条,对一个地方来说,自己的经济是否有特色,决定了自己的经济有没有市场竞争能力,而没有较强竞争能力的经济,是难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
第二条,从全国来说,各地形成特色经济,彼此优势互补,整个经济才有可能取得最佳效益,国民经济才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条,要顺利解决当前严重存在的重复建设、产业趋同的问题,良方之一也是提倡搞特色经济。结构调整不是不干,而是干什么。不是想干,想大干吗,那就在发展特色经济上动脑筋、花力气吧!
总之,从局部,从全局,从针对性,特色经济都是一个战略性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中观经济战略中的头等重要的问题。
 
(二)
 
不求其多,但求其佳。这是人们观念上需要完成的一个转变。
过去看一个地方经济的成就,看什么呢?一般是首先看总量,生产总量多了,就是发展了,就是好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进入买方市场以后,则不然。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取决于你生产什么,生产多少,而取决于你能卖多少。如果生产很多,但都是滞销的,那问题就更大了。只有产品畅销,卖了能挣钱,那日子才好过,经济才能继续发展。者,市场竞争力也。
不求其全,但求其特。这又是人们观念上需要完成的一个转变。
过去一些地方常以工业门类齐全作为夸耀的资本,现在看,大而全小而全并不是什么长处,而是包袱,是封闭思维的反映。一个地方经济的竞争力从哪里来?不是靠,而是靠。构成竞争力的因素很多,就一个地方来说,主要来自特色,即形成特色经济。因为只有通过特色经济才能把优势凝聚起来,才能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才能把资源院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
特色竞争还是最好的市场竞争方式。早就有人总结经营之道说:人无我有,人有我早,人早我好,人好我转。这十六个字,一言以蔽之,坚持特色也。它追求的是他人不可替代性,而不仅仅是替代他人性。这样不仅微观效益会好,宏观效益也会好,发展特色竞争将有利于实现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的统一。
 
(三)
 
怎样造就自己的特色经济?应该说,这并没有一定之规,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但在思维上我们可以提供这样的一个逻辑:一个地方经济的市场竞争力来自特色经济——特色经济要依托于自己的支柱产业——支柱产业要靠龙头企业来带动——只有高、大、名企业,即技术高、规模大、牌子响的企业,才有资格做龙头企业。我们可以用这个逻辑来检查一下自己的经济工作:是特色经济的思想不明确?是特色经济没有落实到支柱产业上?是没有注意培养龙头企业?是龙头企业的条件不够格?找到了问题之所在,改进工作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工作就会更有成效。
任何一级地方政府,特别是省市两级政府,在发展特色经济中,担负着不可替代的责任。甚至可以说,地方政府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或目标,就是把当地经济造就成特色经济。当然,特色经济的范围也是分层次的,一个省也可以看作是某个经济区域的组成部分,即使如此,也还应该有自己的特色。范围不同,特色的具体内容会有不同,而坚持发展特色经济,则是一个通理。
                      (本文原载1997《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特色研究会)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