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特色论特色论评介
返回首页

邢贲思:走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读《特色论》

时间:2009-12-02 08:31来源:《光明日报》1992年9月28日 作者:邢贲思 点击:
《特色论》是我国学术界迄今为止第一部系统论述“特色”的理论专著。《特色论》运用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阐明了“特色一般”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内在关系,既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了哲学睛的分析,又对“特色”这一带有普遍性

 

走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

──读《特色论》

 

邢贲思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处在一个关键时刻。在这个时刻,深入学习、全面理解邓小平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论述,对于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继续向纵深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邓小平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长期以来,我们未能始终把发展生产力、搞好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未能作出实事求是的估计;未能认识到现阶段在我国发展商品经济的必要性;未能在运用计划手段的同时很好的运用市场手段;在经济体制上未能摆脱高度集中、统得过死过严的苏联模式的影响;对这一切不进行改革,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就不可能有突破性的进展,不仅如此,还有停滞、倒退甚至根本失败的危险。因此,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是以实事求是原则为出发点的科学反思精神的产物。它的要点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党在社会主义历史发展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紧紧扭住这个中心不放,其他各项工作要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我国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由于生产力的不发达,我国的社会主义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形式以及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形式;在农村,适应我国现时的生产力水平,应当鼓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并不断使之完善;我国现阶段经济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对我国来说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既然如此,就不可能不运用市场手段,计划是一种手段,市场也是一种手段,两种手段都可以为社会主义经济所用,不能把运用市场手段混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当前我国的经济恰恰由于未能充分运用市场手段而产生了某种困难,要通过“政企分开、宏观管住、微观放开”的原则,转变政府机关职能和国营企业经营机制,通过把企业推向市场的办法促进国营企业的效益的提高;为了使我国的经济能够迅速发展,应当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和部分资金,以补我们自己的不足,这就是对外开放;为了更好地对外开放,需要划定一定的地区,给以优惠的政策,以利于吸引外资,以利于高质量、高效益、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经济特区,那种认为多一分三资企业就会多一分资本主义,经济特区是和平演变的温床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了使我国的经济得以顺利发展,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既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在抓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邓小平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内容十分丰富,当然不止上述这些,但这些是其中主要的。

  苏昌培同志主编的《特色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从理论上深入地阐明了邓小平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系列问题,不仅如此,而且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的原理,从哲学的高度,阐明了“特色”存在的普遍性,阐明了主体在认识过程中把握客体特色所具有的认识论意义,阐明了只有把握事物的特色才能有效地促使其优化,促使其有序地发展,促使其最大限度发挥应有的效益,从而论证了把握事物特色的实践意义。《特色论》运用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阐明了“特色一般”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内在关系,既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了哲学上的分析,又对“特色”这一带有普遍性的现象用了理论概括,提出了“特色论”的观点,这是很有意义的尝试。《特色论》是我国学术界迄今为止第一部系统论述“特色”的理论专著,相信它的出版,不仅对广大读者学习、理解邓小平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会有很大帮助,而且对于哲学上研究“特色”问题将起到开创的作用。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本文原载1992年9月28日《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特色研究会)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